現在在打這篇心得的同時,賈寶玉正在國家戲劇院進行最後一場的封箱演出,而我看的是倒數第二場,也是最後一場的晚上演出。昨晚演員謝幕的時候,我看著何韻詩眼眶紅紅的,我還以為是還沒抽離賈寶玉的情緒裡,結果後來才發現,原來賈寶玉台北場是巡演的最終站,而且演完後就不演了,封箱了。謝幕時,舞台上的演員也都淚汪汪的一一敘說兩年來的巡迴心情,在那當下,我才明白我這張票有多不容易。

林奕華的四大名著系列,我竟也跟著看完了水滸傳、西遊記、三國,心想都這樣看了三齣戲了,最後一齣的賈寶玉當然一定要看到,才是有始有終,也在我的看戲記錄又完整的蒐集一個系列了。於是今年三月賈寶玉第一次來台演出,本來我已經興高采烈的準備南下到高雄大東文化中心去看演出,但是竟一票難求,兩廳院售票大塞車,即便是在高雄首演,但沒想到票券竟是「秒殺」,這也是我從來沒遇過的情形。雖然有點遺憾沒能到大東看戲,但心理總想著應該還會有台北場吧。

於是等到了年底才終於盼到了台北場的售票訊息,而且還是在ibon開賣,真是前所未見的演唱會規格。售票的第一天,週六的上午,沒來得及睡飽,就算蓬頭垢面,也特地早起準時10點守在ibon前。結果起初幾次買票(買兩張)竟都顯示沒座位,緊張死我了,後來逼的我趕快只買一張,用電腦選位,才讓我順利買到。前後花了10分鐘,雖比一般演唱會好買很多,但心理緊張的程度卻更多。想要蒐集完林奕華這個系列,真的費了好一番功夫,而且這回竟然要封箱了。

其實在看完三國之後,我對於賈寶玉的有演出有點怕怕的,畢竟三國裡演員大量引述的章回情節的文字當做對話,聽的我好吃力,而賈寶玉裡的演員陣容和手法感覺跟三國很相似,一字排開的金釵,恐怕一人接著一句一句的台詞,會讓我無法消受。雖然這次我有先翻了節目單,看了一下故事敘述先適應一下,不過上半場看完,還真是挺有壓迫感的。不過比起三國,這感覺稍微輕了些,因為有何韻詩。

何韻詩的開場亮相,實在是帥慘了,在舞台的最深處敞開布幕,撒落的雪花配上燈光的輔助,整個聚焦在何韻詩的身上,馬上讓我想起這次賈寶玉的主要視覺設計。一出場的何韻詩竟然開口唱歌,是歌舞劇來著嗎?不過後來想想,賈寶玉本是何韻詩出道十年的演出,歌手出身的何韻詩在十年的紀念演作品上開口唱歌也很正常,而且當每一幕結束時,當何韻詩開始唱歌,在舞台上顯示的歌詞,總是可以讓我喘口氣,在歌詞裡去找剛剛舞台上跟劇情的連結,也是一種重遊吧。

Dadai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面對先生的外遇,如果是妳,妳該如何面對?(有小雷,慎入!)

在這個時代,我倒是覺得外遇、離婚,都是蠻普遍的現象,大家也比較不會帶有什麼異樣眼光看待。該放手就放手,無需為了一個男人讓自己痛苦那麼久那麼深。不過如果自己可以過得好好的,倒實在是沒必要踏入婚姻這種糾葛複雜的關係裡。所以用這樣的角度來看這齣戲,讓我一開始真的看得很痛苦,因為我很想衝上台去搖醒飾演妻子的林美秀。

劇裡面有一段台詞是說,女人希望男人在這世界上只愛她一個;而男人是希望全世界上的女人都愛他,所以男人的「腹腸」比女人寬。不過故事的結局,其實還是證明了女人才是心胸最包容的那一個,外遇的丈夫,一句「未來的路還要跟你一起走」,之前哭哭啼啼的妻子,竟也瞬間忘記丈夫跟小三帶給她的痛苦,選擇了原諒,一切從頭來過。這就是台灣的查某人呀……

關於婚姻和小三,其實已經有點司空見慣,但是【清明時節】裡不同於這一類題材以往灑狗血式的詮釋方法,反倒讓劇中夫、妻、小三、過去也有小三過的小三父,四個人用一種「講道理」的方度,看似平鋪直敘,但每句對話中,卻又把情緒作到最滿,這要硬底子演員才有辦法的呀!

故事結局的那一句「輝昌,是清明的歹誌」,說的輕描淡寫,但卻需要妻子用五年走出這個喪夫傷痛!

Dadai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你會有像莫利一樣的老師嗎?

我得先承認我這輩子對於老師這行業,非常的不喜歡。所謂的「傳道、授業、解惑也」好像也只有在當學生時,需要老師解決課業上的疑惑,或是講明白些,就是「讓我過吧」,甚至我可能都不想知道課業上的答案。所以,這輩子跟老師的互動,更不太可能會去講什麼人生大道理的方向,何況現實生活中,我跟老師的相處都不是那麼的和樂。不過在人生的道路上,真的很需要良師益友的相伴,需要聽一些對自己的幫助的談話。而誰才是你心中的莫利老師呢?

我平常沒有什麼閱讀的習慣,因為我是電視兒童,但是《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》這本書,我有買,也看過了,記得挺感人的,雖然我早已經忘光光疏理的內容,今天去看戲,其實也喚不起什麼書裡的記憶,但是演員的演出,也讓我待著滿滿的新記憶回家。以前年紀小,就算看完整本書,我想感動也不會比今晚看戲的多,因為隨著年紀增長了些;隨著歷練磨深了些;隨著生老病死的體驗也多了些,對於人生也就多了一番體悟。

莫利:你跟你的心靈,能夠和平相處嗎?

其實也出社會工作八個年頭了,雖沒有像劇中米奇有些小成就,但汲汲營營的生活模式倒是很相似。劇中一開始米奇回去探望莫利老師的時候,還顯得出相隔十六年後再見面的生疏,對於老師的人生體驗,帶有挑戰和質疑。不過慢慢地,當在兩人不斷的問與答中,米奇發現了自己很需要這樣一週一次的「規律」,一個能讓自己和心靈學會和平相處的「星期二」課程。

Dadai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果陀25歲了,而25週年的的紀念就是再度搬演創團劇作《動物園》,一種回到初心的概念,告訴大家製作好戲的心,永遠不變。其實光是回到初心這件事,就夠我感動了,至少還有記得初心,而我都不知道初心跑去哪裡了。因為我第一次接觸舞台劇就是果陀,所以想起果陀這25週年的戲,我也參與了快要十齣,開場的小影片介紹,或是節目單上的回顧,都夠我回味許久。

我一直記得《動物園》,因為每回果陀節目單上都會寫,印象深刻。25週年再度搬演,自然不能錯過,更何況這回卡司也太堅強!金士傑+顧寶明+姚坤君,這真是會讓人忍不著發出「茲茲茲」聲音的陣容呀!不過再次上演《動物園》,明明25年前演員只有兩個人(郭子+王柏森),怎麼25年後就變成了3個人?而且演員從兩個男人,又多了一個女人?看了節目單才發現,原來劇作家為了更加完整的介紹角色特質,在《動物園》前又再編寫了《家庭生活》,《At Home at the Zoo》。

安娜:「但是狂野呢?狂野到哪裡去了?我們都是動物!」

在《家庭生活》裡,看似夫妻倆很日常瑣事的聊天,但最後卻引發了兩人之間對於內心那種與社會道德脫軌的奇想,不過我覺得劇中妻子安娜雖有點抱怨生活中的無趣,希望可以有一種刺激,不用在意世俗眼光的娜種,不過她願意敞開心房跟先生彼得暢談,我想安娜似必也是有一種「老娘今天就豁出去」的勇氣,來跟丈夫彼得「溝通」;彼得也願意拋開看書的時間傾聽安娜,甚至還講了大學時代很「壞」的事情,來解釋自己其實可以,但他學會不可以的教訓的故事。相愛的兩人,因為愛的太安全,而展開看似不相愛的對話。

王基立:「真的,我們既不相愛、也不傷害,我們都不想再和對方打交道了。」

Dadai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Dec 30 Sun 2012 15:01
  • 三國

What is Success?

1229還真是一個超級好的天氣,看著路上的人們好似開心迎接四天的連假的開始,沒有連假的我,也因為太陽公公的賞光,感受到2012年最後一道的溫暖。睡飽之後,邁開獨自一人前往戲劇院的步伐,超級自在。

林奕華的四大名著系列,前兩場的《水滸傳》、《西遊記》我都躬逢其盛,也覺得很精采,於是這次的《三國》我更不能錯過了,尤其是在卡司公布之後!!!

但是,但是,在人生的很多但是裡,我要把一個「但是」送給了《三國》。

由於我對於三國的歷史不熟(畢竟我大學聯考歷史考的比數學還低,只有28分),拆解的十四個章回故事,看得我好累,演員的台詞可能是因為我的不熟悉,大部分我竟都聽不清楚。上半場結束,我真的是看不懂。一直到了下半場,我才開始進入狀況。

Dadai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