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看戲的前一天晚上與朋友聚餐,其中一位朋友說她六月份計畫跟他男友去美西玩,而其中她打算在拉斯維加斯安排一個「結婚登記」的行程,我一聽真的是有點嚇到。

朋友說,雖然這個登記沒有法律效力,但是也許回台之後,可以是push她男友結婚的動力。雖然起初聽到是有點訝異,但我朋友講的也蠻有她的道理的,或多或少也讓他男友對於結婚這件事情可以「主動」一點。

在看完戲以後,再仔細想想朋友的故事,如果對婚姻渴望的「坦承」能換來一聲許諾,也很值得祝福。只是,如果在拉斯維加斯登記完後,男方還是沒動靜該怎麼辦?

【明年,或者明天見】敘述一對各自有婚姻家庭的男女,二十幾年來,每年一次,相約在同一間汽車旅館的外遇故事。兩人除了該做的事情以外,也傾訴著自己家庭瑣事,多年下來,就這樣一年一次的外遇,兩人傾訴的話語可以感受對另一半愈來愈沒有愛,但兩人中卻誰也沒有先開口結束這遊戲。

缺乏了坦承也缺乏了勇敢,於是乎一年見一次;如果夠坦承也夠勇敢,明天就可以再見面,何必等到一年後呢?

Dadai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

 

其實在林奕華推出『三國』的時候,我就已經消化不良了,在一個對原著完全不熟悉的情況之下,如何推敲導演想要傳達的意念,實在是令我無力,但「紅樓夢」卻讓我整個想睡覺,固然演員們是如此可口地在我面前。

基於一種蒐集的概念下,四大名著的前三齣戲都看了,當然一定要蒐集完成才是。先前還以為「賈寶玉」就是最終回了,ㄎㄎ。本以為雖然對原著不熟,但是至少有了賈寶玉暖身後,再來看紅樓夢應該可以比較得心應手,但是卻讓我更支離破碎,畢竟有這麼多章回的小說,那是我能參透的?

我其實不會不喜歡林奕華這樣的詮釋手法,只是因為大量的文言文,再加上對人物故事的不理解,才讓我昏昏欲睡。本以為故事應該還是會圍繞在賈寶玉、林黛玉、薛寶釵身上,但是並沒有,膚淺如我,雖打起精神看戲但也欲振乏力。

Dadai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

 

這是我看了這麼多場人間條件下來,第一次思考劇名「人間條件」。在人間條件一的時候,大概可以想像阿媽重返「人間」,但是對於「條件」這兩個字,一直到看了人間條件六之後,才大概有那麼點感受。

 

人間條件六,我覺得是人間系列下來最好理解的一齣戲,也是這個時代最活生生的故事,也是你我生活的故事。於是,關於「條件」二字,卡在我們這一代的是錢?是權?是夢想?還是沉重的包袱?

Dadai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今年在水源劇場看《浪跡天涯》的時候,就一併早鳥票買了期待很久的【Q&A二部曲】,然後不久前又發現跟表妹的婚禮撞期,又脫手賣給筱涵,火速再購入一張,但其實我心中很不捨那張七折票.......。

二部曲的劇情是一部曲的延續,如果沒有看過一部曲,其實不太能跟上劇情的節奏。不過我看大家看戲的反應,想必都是已經看過一部曲老觀眾了,老梗大家都會會心一笑。一齣舞台劇隔了四年再推續集,大家還願意進入劇場支持,可見一部曲確實獲得很大的回響,當時我看完之後,也是鼓掌叫好,很期待二部曲。

賣給筱涵的票是26號場,而我看的是25號場。筱涵說他那場演出完有座談,蔡柏說接下來還會有三部曲。

不過,在我看完二部曲之後,卻是大感失望,我甚至在想其實有些失去的記憶,也許不要想起比較好,就讓故事的情緒停留在觀眾記憶中的最高潮的時刻?

二部曲交代了很多每個角色之間的關係,看完之後,也覺得劉憶的人生,未免也太複雜了,解釋的越仔細卻讓覺得很枝節啦,劇情的交代又有點不合理。比方說,傅嚴歆在倫敦爺爺嚴和開的店,遇到嚴馥嫻的驚訝感,也太不驚訝了,也沒在第一時刻反應或是質疑出在「嚴」記食府遇到「嚴」馥嫻的相關性。再來,偉仔怎麼那麼輕易的讓傅嚴歆找到嚴和呢?當然還有,懷孕四個月的傅嚴歆怎一直穿高跟鞋還喝酒?

Dadai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一個月內,我這個異性戀者看了兩齣關於男同志的大悲劇,在故事的結尾,都因為愛的太痛楚了,我都流淚了。

第一次看當代經典讀劇節,也是首次欣賞讀劇方式的演出,原來讀劇是這麼一回事,沒有繁複的走位、道具陳設,演員手上都還拿著劇本,雖然乍看很像是念著劇本,但口氣、動作、眼神,其實都已經灌注了故事的靈魂。今天欣賞的【平常心】,在演員讀劇的方式下,好像更專心的聆聽了故事的情節。當然,今天讀完劇之後,我更希望這個劇本能以完整戲劇的方式搬上舞台演出,應該能更感動人心。

在我出生的1981年,世界上出現了一種當時還無法了解的病毒感染─愛滋病,因為不知道病源也沒有遏止方法,隨著死亡的人數增加,造成恐慌的加重。在那個被打壓的年代,同志們意識到一定要自救,才有辦法遏止愛滋的流行,於是一連串的抗爭四起,但在發展同志運動的同時,其實也面臨了內部對於出櫃不出櫃、性愛與濫愛的爭辯。

原來80年代意識到自己是同志族群的人數很多,也已懂得爭取權益,然後,這一條爭取權益的抗爭之路,其實是那麼的痛苦,有太多的前車之鑑,就像德國納粹迫害同志一樣,因為太多的誤解壓抑,出現這樣的殘害。 

現在的我很珍惜每次看戲時,接觸的文本故事帶給我震撼,也讓我多認識一段故事或是歷史,從中再度省思自己看事情的角度。尤其身邊好朋友在開始說出同志身分,台北的路上很多人手牽手,忽然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愛的社會,更希望我的朋友們,不要像故事裡面哪麼苦,而所有人都能用平常心看待你們。

Dadai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